Wednesday 19 August 2009

港漫奇葩

港漫風光時代已過,但近年也有港漫發揮原創力量,佼佼者是近年揚威內地和海外的麥嘜動畫《麥兜响當當》。

沿自1993年創刋的《星期天周刊》附送兒童雜誌《黃巴士》連載的「麥嘜」,成功獲得大小讀者的歡迎,小豬麥兜的樂觀、堅韌甚至成為一種文化符號,慢慢擴展至商品至動畫等領域。

揚威日本動漫界的陳宇峰形容,傳統港漫不濟和青黃不接已成事實,但市場仍在只是轉變成多元化的新動漫體。將參與冒險樂園學生活動,向新一代教路的他認為,傳統漫畫的流水作業模式將徹底消失,衍生出活躍於互聯網、插畫式的繪本將會捧紅一眾獨立漫畫家,為港漫營造新機遇。

1980年代香港第一代獨立漫畫家聯合編製了一本名為《退地》的合集,作者包括榮念曾、黃志輝、李念慈、歐陽應霽等。2006年歐陽應霽再聯合小克、楊學德、智海及人形公仔藝術家Eric So合作推出另一本名為《香港春卷》的合集。

書 展所見,市面出版了不少獨立漫畫,銷量不俗。根據鄺世傑分析,這些故事性薄弱、畫功次要、自由度較大的獨立游擊漫畫是書展中繼寫真集以外,最暢銷的刊物。 這些畫作的設計味濃於漫畫味,他們最初可能在網上的個人網誌上發表,受歡迎的會集結成書,但結構和思路與傳統的連載或四格漫畫有很大分別,甚至有些是更似 插畫的漫畫,六十年代紅起來的《十三點漫畫》也算是這種作品的老祖宗。

有學者認為,香港不只電影沒有主流,其他娛樂產品都沒有,整個城市很被動,被突發性的話題牽着走,即使有一陣熱潮,很快便退燒。至於獨立漫畫是否也是曇花一現的產品,看官拭目以待吧。

動漫旋風 港漫暗湧 鄭天儀

香港動漫電玩節在掌聲與噓聲夾雜下落幕,總入場人次近六十五萬破紀錄,丁財兩旺。

兩地政府舉腳支持動漫電玩工業,欲效法日本。港府有「創意辦公室」撥款3億元,內地政府以稅務優惠扶持年產值高達3000億元人民幣的動漫產業。

冷 眼看動漫節這十年的演變,筆者反而關注動漫的源頭—港式漫畫(簡稱港漫)的生存空間。這曾經於上世紀八十年代風靡一時的創意工業,已由光輝走向平淡;以往 港男一人一本《龍虎門》,到當下人人一部PSP,這種草根產物,不少已湮沒在時代巨輪下,當然也有落地開花的,但更多是在萎縮的市場掙扎求存……

或曰:「有人辭官歸故里,有人漏夜趕科場。」

港漫正在不斷演變,但創意天空是容讓「畫出彩虹」?

「我不會說港漫式微,而是長期處於低潮中。培訓新人是件令人心灰意冷的事,所以某些主筆寧可不收門生,令港漫『(主筆)死一個,就少一本』。」鄺氏漫畫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鄺世傑,一語道出港漫面對青黃不接的窘局。

死一個少一本

「辭官歸故里」的經典例子,要數今年正式榮休的上官小寶,他是鄺世傑的父親。

原名鄺東源的上官小寶,十一歲投身漫畫界,十七歲已在《每日漫畫》當主筆,編寫四格漫畫。七十年代初李小龍風靡全港,他開始趁勢編繪其成名作《李小龍》,與黃玉郎的《小流氓》雄霸港漫市場。《李小龍》出版至一千五百六十期才正式劃上句號,也正正在今年上官小寶封筆時。

現 在,鄺氏由鄺世傑打理,作為第二代掌門人,他對港漫的前景是悲觀的審慎,公司今年更絕迹於動漫節,但他仍堅信有概念、有綽頭、有新衝擊的港漫總會有市場, 正如他十年前開始主理、以飆車為題材的《首都高速》,一直賺錢,無奈早前受市況和關閉內地製作部影響而停刊,集團計劃9月重新出版《首都高速》,再戰江 湖。當然,他已預料銷量不可同日而語。

「十年前,二、三線港漫每期動輒賣過萬書,現在最受歡迎的《天下》銷量約在四至六萬左右,其他的港漫 不消說,靠賣副產品增加收入也可以理解。」有人認為港漫市場已死,鄺世傑的說法,是「自然淘汰」,鄺氏高峰期每周出書五至六本,現在只在「食老本」,出版 《李小龍》合訂本。「以前出十本書,每本賺小小,加起來都有不俗利潤;現在出一本書蝕小小,加起來就蝕入肉,出十本書可能蝕七本。」

上官小寶是最早北上製作的漫畫人之一,但內地經營成本上漲、發行制度不健全、人才難求和市況逆轉等內憂外患下,集團把內地的製作部門解散,製作全線搬回香港。

「以前香港一個『景手』月入15000至20000元,內地只需500至1000元,但現在香港人工急跌至7000到15000元,內地人薪金則上調至3000、4000元,加上其他經營成本,其實香港同內地成本已差不多。」

他認為港漫仍有潛力,尤其是小本製作的獨立漫畫,將有可能成為港漫的「還魂舟」(見另文)。

壽星仔翻生

提到「辭官」的上官小寶,不能不提「漏夜趕科場」的上官小強。他是黃玉郎、馬榮成、溫日良之外的另類偏鋒,也是不少主筆的伯樂,他是《壽星仔》及《小強漫畫集》的主筆。

原 名陳國賢的上官小強,十六歲投身漫畫行業當學徒,六十年代開始繪畫惹笑漫畫,1973年為上官小寶的《73漫畫》創作壽星仔後大受歡迎,1975年轉到玉 郎旗下並出版單行本達五百五十多期,後於1989年自資出版《金裝壽星》,其後脫離漫畫行業,經營各類珍藏卡零售生意。

上官小強離開漫畫業,與市場大不如前有關。「網上資訊泛濫,笑話源源供應,根本不用付錢買吧!」不過,已封筆十年的他向筆者透露,他已完成全新的《壽星仔》漫畫,年內伺懷舊熱出版。

「不是為搵錢,港漫已經單調了很多年而是想試下給香港人一些武俠、打鬥之外的港漫選擇。」上官小強認真地說。

《壽星仔》確是七十年代畫壇充斥着腥風血雨下的清流,據上官小強稱,自己是誤打誤撞下,模仿《花生漫畫》的查理.布朗(Charlie Brown)而塑造的人物。開香港市井調笑港漫的先河。

「《老夫子》能屹立到現在,還出不同版本,為什麼?因為年年都有小孩出生嘛,所以小朋友市場一定有,而且有以小博大的潛力。」鄺世傑對《壽星仔》重生表示支持。

1980 年代是港漫的黃金年代,將漫畫流水作業化的黃玉郎可謂稱霸市場,當時銷量最高的《中華英雄》每期賣書二十萬冊,緊隨的《龍虎門》、《醉拳》及《如來神掌》 等每期亦有七至八萬冊的銷量。1989年馬榮成創立「天下」,聯同馮志明與劉定堅創立的「自由人」,與黃玉朗的「文化傳信」瓜分港漫天下。1992年《古 惑仔》創刊,港漫開始瀰漫着一片色情與暴力。1995年港府進行了「第73號第8條增補修訂」,除所有「不雅」刊物必須封上膠袋外,港漫更被規定封面及封 底皆至少用20%面積印上警告字句。

「家長不讓子女看港漫,自然也不會讓他們投身漫畫工業,港漫發展當然也會停滯不前。」港漫收藏家鍾燕齊直言,港府封殺令港漫讀者流失,是導致港漫式微的主因。

「以 前的社會比現在開放,有接納社會不同聲音的胸襟,香港五十年代已有同性戀題材的漫畫,《財叔》和《小流氓》揭露社會黑暗面,現在港人不斷壓迫口靚仔思想, 強迫接納一套價值觀。思想無框框才會有創意,試問一個唔容許有創意的政府、肩負道德枷鎖的社會,如何搞創意工業呢?」形容八十年代港漫威力猶勝內地「毛語 錄」的鍾應齊說。

港漫死因

上官小強則歸咎於香港漫畫品種單一化和日本娛樂和動漫的入侵。「港漫的主題單調,都是打打殺殺或者武俠為主,幽默笑話、愛情漫畫甚至鬼故都有,但種類少。」

日漫與港漫的分別是,日漫是一門工業,故產品多元化,以男孩為主要對象的有偵探漫畫《金田一少年事件簿》、足球漫畫《戰鬥陀螺爆轉》,以紅酒為主題鎖定成人讀者的《神之水滴》。

港漫顯然題材單一,都是說「拳頭=權力」這命題,故面對讀者老化的問題,我本人認識不只一個,在診所放仿達文西的人體比例圖,手上拿着《龍虎門》不放的醫生,但當下追看港漫的X世代已不多,「慣性收視」來自「集體回憶」。

事實上,全球不少自由經濟國家如英國、德國和日本等,都以漫畫作為教育群眾的軟性工具,故不少外國漫畫家的學術和文字功力都很強,港漫顯然缺乏這種涵養。

鄺世傑反而認為,出租漫畫店和BT下載漫畫等都扼殺了港漫的生存空間,但日漫對港漫的銷量影響不大,反而經濟情況和缺乏人才阻礙了新書的推出。

「漫畫師跟其他工種很不同,漫畫很特別,無心畫的完全唔賣得,所以留住個人都無用,不如唔教。」鄺世傑無奈地說。

文化評論員彭志銘也曾談到港漫後繼無人,是漫畫流水式作業,令港漫缺乏了個人風格。「馬迷」怨罪,請容許筆者大膽講一句,以前黃玉郎孕育出被喻為「青出於藍」的馬榮成,但如今馬榮成卻不斷製造出「翻版」的自己,這是基於人才凋零還是在上位者親手扼殺了創意?

但主流漫畫公司,為求賣錢不斷翻譯外國漫畫尤其日漫,縱是贏了金錢,卻是輸了創意。用外國人奶水養大親兒,孩子只愛外國奶媽而摒棄親娘,也是與人無尤的。港漫建出來的單一化悶局,不無原因。

動漫節由港漫主導、搶購神兵時代,到今天全然日化,變成了歪風戰場、年輕人搵快錢的練習場,也是社會現況及本土核心價值的縮影罷了,大家何苦譏罵不止?

再說,在費利民的自由經濟主義籠罩的窮蒼下,黃玉郎與馬榮成都靠炒樓賺快錢,生於YZ世代靠炒首辦賺零用錢又如何?作為商業社會的投機蟻民,筆者實在無意以五十步笑百步的姿態批評新一代。

以 前「畫出彩虹」是驕傲、「白手興家」獲尊崇,但時至今日,「不勞而獲」、「一夜暴富」才是新一代成功價值觀。少年股神倡導「炒出個未來」,發達秘笈、創富 天書成行成市,連考試都要靠補習天王來指點迷津走捷徑。這種短視的作風就像偷工減料的短樁樓,根基打不好,什麼工業都難搞活,創業工業也不例外吧?!

港府把創意產業列作本港未來重點發展的六大產業之一。其實,我不甚理會港漫能否重振雄風,我關心的,反而是未來香港社會棟樑之中,能否出一個半個刻苦的黃玉郎和馬榮成?

文 鄭天儀

ttycheng@hkej.com

設計 賴永源